文學營的第一天,在初夏的光裡展開。
上午由營主任楊富閔為我們揭開序幕。他從臺南大內的楊家講起,談到那對離死亡最近、也最遠的祖孫,那些生活記憶、家族身影,成為小說中動人的素材。他也提到寫作不需要遙不可及,累積的寫作習慣很重要,我們從日常小事中汲取靈感。
第二堂課,凌宗魁老師帶我們穿越臺灣的街區與建築。他說:「每一棟消失的建築,都是一片遺失的歷史拼圖。」比起創造一個新的空間,他更喜歡欣賞已存在的建築。我們也因此學會了,在街道巷弄之間,如何閱讀城市的舊夢。
午後,陳德政老師的課堂如同一場時光旅行。從經歷張雨生、林強、地下樂團,那些躁動的青春與混亂的年代,到後來機緣巧合開啟了登山,並參與了K2的攀登計畫,翻越了高山與冰谷,成為他嶄新的書寫養分。
最後一堂課程,鄭順聰老師則帶來七個寫作的步驟:拋拋走、學語言、四界看、來唱歌、烏白想、寫出來、攏來讀。台語,在他口中活潑靈動,也深刻有力!
第一天的課程,讓我們重新發現了「感受」的力量。
文學不只是書桌上的孤獨工事,而是與生活交織的深情對話。
在這裡,文學從不高高在上,而就藏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