⚑國寶台南福座→⚑南山公墓
臺南文學季風土走讀第四場非常特別!有別於前面的場次,我們去到不同地點探索臺南的方方面面,這次由 #蘇峯楠 老師帶領大家,來到位於府城外郊的南山公墓,一同探尋封存時間的地下臺南。
一開場蘇老師就提到,公墓就像是另外一座城市,這並不單純在說公墓是所有從過去的現在,居住於此地的各式各樣的人們,在這裡留下最後的紀錄,同時也指涉了墓本身的形式,其實蘊藏著人因為情感而衍生出來的表達與呈現。在今天走訪的過程中,老師介紹了許多不為人知、關於墓塚的知識,一個墓區裡,各個墓塚,各自有著不同的樣式,碑文的形式、題字的格式也大不相同。有些我們能夠清楚的判讀出它所採用的樣式來自什麼時代、什麼文化,但更多的是複雜的文化組合出來的、獨屬於當時當地的特別設計。可能屬於風水上的考量、可能符合歷史的脈絡,抑或是主人家的偏愛與小秘密。老師在過程中也不斷提醒我們,傳統與習俗固然是重要的,但更多的時候其實很多都是可能彈性調整的。
今日的採訪我們也遠遠的收到了一群在地居民(?)的歡迎,剛走進墓區,此起彼落的咩咩聲顯得十分熱鬧,原來早在清朝開始,墓區附近的居民就已經會透過羊群,一邊放牧、一邊除草。(過去也曾有紀錄是因為羊踩壞墓碑發生的官司!)
走讀後半段,我們走進了還沒有除草的區域,比人還高的草中方向難辨,不禁讓人想到過去的人是如何維持這裡的有序?在回程的路上我們才注意到,墓區雖然凌亂,卻相對乾淨、鮮少遭人隨手丟棄的垃圾。老師說,墓區並不是嫌惡設施,會不乾淨並不是因為墓地、而是因為人。如何發掘這片地下臺南封存的時光寶藏,取決於活著的人,或許透過真正走進來,我們能夠想像出一個不一樣的墓區。
這一切的一切,都讓我們得以進入這一個不同的世界,更加認識了墳墓們在無聲中,隱隱透露出主人生前的故事,也讓這些記憶得以持續流傳,走過過去的百年,並且走向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