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活動花絮

✹臺南文學季.文學實驗室✹ 楊翠X 陳慧勻|文學轉譯為一種生活的風格

這一次的文學實驗室,我們邀請到了楊翠老師,與雞屎藤舞蹈劇場副總監陳慧勻老師與我們一起在版本書店 度過了一段精彩而豐富的午後時光。

楊翠老師分享,小時候的她自由自在,祖父楊逵並不曾嘗試把歷史的重量傳承到她的身上,只是用簡樸的關懷與照護伴她成長(以及兇狠的清湯掛麵式理髮)。與楊逵度過的時光中,除了祖孫的孺慕之情外,她得到最深刻的養分之一,就是能夠在東海花園裡,見證了臺灣七〇年代老中青不同世代的作家,前來拜訪祖父,大家相聚,閒話家常、彼此關心的時刻。這些生活的片段深刻的進入了她的記憶之中,不斷發酵,成為了老師的內在能量來源。

陳慧勻老師的歷程則十分相似,卻也迥異:身為民俗舞團的二代,老師在臺灣文學的啟蒙之下,開始思考「愛國」的意義,並在過程中,以戲劇作為自己的表現媒介,透過演出與劇本的編寫,建構出自己的鄉土情懷與在地意識。加入母親的民俗舞團後,「什麼樣的『民俗』才是台灣的民俗」成為主要命題。透過梳理自己家族的脈絡、找尋城市的記憶、深入作家筆下的時空......每一次的創作,都是重新回應,作為一個創作者應該如何面對歷史與時代。老師也帶來了一位舞者,現場演出《再會啦!黃昏發的尾班車》片段,讓我們立刻穿越回了日治時期不斷向前行進的末班車!

最後兩位老師們聊到了關於轉型正義的部分,楊翠老師分享了她母親的故事,原來不僅父親是來自白色恐怖的血脈,母親也是政治受難者的家屬。父母在面對這樣巨大的創傷時,選擇了不同的應對方式。母親過去過的不是很好,但是她現在終於慢慢的學會了與傷痛共存。從母親身上我學到,只有行動,能夠抵抗傷痛。
或許,這就是轉型正義的真正意義,面對生命中的一切,除非你站起來做點什麼,不然你永遠無法走出來。

  • 回上頁